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協會(ISTT)給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的定義是: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是利用微開挖或不開挖技術對地下管線、管道和地下電纜進行鋪設、修復或更換的一門科學。
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協會的定義無論是內涵和外延,對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的定義都非常準確,同時也把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定義為一門科學,說明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施工技術,經過近百年的歷史積淀,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新的學科分支,我們可以給她定名為“非開挖頂管施工工程學”。實際上,非開挖頂管施工工程學還應包括在不開挖地表的條件下,對管道和地下管線進行探測和檢查的理論、技術方法、儀器設備和工程實踐等方面的內容。
1、外觀檢查
1.1 所有內襯管均應進行內部的外觀檢查,檢查資料應進入竣工檔案。
1)內徑小于或等于800mm的內襯管,應采用閉路電視檢測,以影像作為外觀檢查的依據;
2)內徑大于800mm的內襯管,宜在完全冷卻后人工進入檢查,并在缺陷處留下影像資料。
1.2 外觀檢查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:
1)無裂縫、孔洞、干斑、脫落、灼傷點、軟弱帶和可見的滲漏現象;
2)應緊貼舊管道,內壁順滑,無明顯的環形褶皺;
3)一個井段內局部隆起的數量應不大于2處,且隆起高度不超過內徑的2%(通球法檢驗);
4)端部切口應平整,貼合縫隙應無滲水現象;
5)局部修復時,缺陷部位應被完全覆蓋。
2、壁厚測量
2.1 所有內襯管均應進行壁厚的測量,測量記錄應進入竣工檔案。
1)應測量每個內襯管的兩個端頭,每個端頭應選4個均布的測點;
2)宜采用測厚儀測量;采用鋼卡尺測量時,精度應達到0.1 mm。
2.2 壁厚測量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:
1)任一端頭的平均壁厚應不小于設計壁厚;
2)任一端頭的小壁厚應不小于設計壁厚的90%。